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認識不同法門,建立自我信心 喜樂人生的十堂佛法課 第一堂課:認識不同法門,建立自我信心 編按: 佛法是實用的教法,是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應用的方法, 但佛教的發展,曾幾何時成為佛教大師太虛大師所謂「諂媚庸陋之天人小教」。 佛法應是「廣修萬行而福民生,解脫煩憂,開豁神智」, 而且可以讓我們「疑畏消滅,意志清明」。 「喜樂人生的十堂佛法課」,是摘要整理曲央上師在初機皈依教學中的精彩開示, 讓我們了解佛法如何運用,並知道可以透過學習佛法,有個喜樂的生活! 就從這堂課開始,從認識佛教的不同法門,到學習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! 上師 曲英嘉參仁波切  初機皈依教學摘要 2006年12月22日 ●  騰稿/妙論 ●  密嚴山編輯整理/妙平 藏傳佛教的修行法門,包括了佛教內部所有體系的最完整形式,也就是說,藏傳佛教中含有佛的一切修行方法,包括小乘、顯教大乘和密教大乘(金剛乘)的教法。 略說佛教的派別及發展 我們都知道,佛教中有所謂的小乘和大乘,也就是所謂的「聲聞乘」和「菩薩乘」。佛教可以分為四部,分別是大眾部、說一切有部、正量部和上座部,錫蘭、緬甸及泰國的佛教徒修習的就是上座部的法。跟著釋迦 好房網牟尼佛一起修學的那些比丘僧眾們,就是上座部,就是所謂的阿羅漢。 關於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釋迦時期的「原始佛教」在釋迦「圓寂」後,隨即分裂成「上座部」與「大眾部」兩大派別。「上座部」強調「一切有部」,派風偏向保守,成為日後「小乘佛教」(HinayanaBuddhism)的主體;「大眾部」屬自由派,為日後「大乘佛教」(Mahayana Buddhism)的最原始起源。 「上座」、「大眾」兩大派門徒因教義見解不同等因素,逐漸形成二十個派別,稱為「部派佛教」。當大乘佛教在印度佔優勢後,這眾多派部或被淘汰,或被同化,最後只剩下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兩大主流。 約在西元一世紀前後,印度佛教若干人士為了滿足大眾需求,並解決佛教傳道困難起見,興起宗教改革,即大乘佛教的形成,有名的「禪宗」與「密宗」皆屬大乘佛教的一支,改革人士並將「原始佛教」與「部派佛教」貶稱為「小乘佛教」。大乘佛教後來傳入中國、朝鮮與日本;而小乘佛教則傳往錫蘭(今斯里蘭卡)、暹羅(今泰國)與緬甸。 那大眾部是什麼?大眾部就是俗稱的菩薩!但是因為大部分的菩薩是屬於天人,並不是存在於世間,可以輕易讓一般人看見,所 東森房屋以有些修習小乘教法的人,就會認為大乘教法不是真的,因為在歷史上是找不出觀世音菩薩是誰、是哪一國人,也問不出文殊菩薩是誰、是哪一國人。其實釋迦牟尼佛在開始傳法的時候,傳的是小乘的法,也就是所謂的上座部!根據經典上的記載,所謂的菩薩部,是著名的龍樹菩薩到海底龍宮取出了所謂的一些經典,才開始傳出。所以有些上座部的修行人就認為,所謂的大乘佛法是在佛滅之後才傳出,因此大乘經典並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。就是因為這樣,修習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的修行人,有時候有相互不以為然。 我們知道,大眾部(就是菩薩教法)最大的整合是在中國,大眾部尤其在中國唐朝的時候最為興盛,當時翻譯事業是很興盛,不但是翻譯事業興盛,舉國上下普遍信佛。唐朝武則天的時候,大眾部開始發展,可是因為道教和佛教的衝突,最後就發生「三武一宗」滅佛的事件,不論大乘或小乘佛教都被滅了,還包含從印度傳過來被稱為唐密或漢密的密宗。 關於「三武一宗」滅佛 「三武一宗」即中國北魏太武帝、北周武帝、唐代武帝及後周世宗。北魏太武帝為了消滅佛教,因此殺了一些僧尼;北周武帝是既要禁絕佛教,也要禁絕道教;唐武宗是 ARMANI佞道廢佛,毀壞了許多寺廟;後周世宗則是大舉限佛、毀佛,將「諸道銅鑄佛像,悉輦赴京毀之」,以鑄銅錢。不過,這四位皇帝都中年早逝。 關於武則天有一則傳說:釋迦牟尼佛在講經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,因為她每次看到佛的時候,都覺得很莊嚴,每次都想供養佛,可是沒有東西供養怎麼辦呢?後來有一次她就拿沙子放到佛的缽裡面。所有的人都制止,都覺得怎麼可以這樣供佛呢?佛笑笑的說:「她有這樣供養的心,她現在是女孩子的身體,將來轉到震旦去做轉輪王,女子轉輪王。」這個小女孩就是後來的武則天。所以說,供養佛沙子而已,就有那樣的福報,所以供養真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啊! 武則天很信佛,她給自己取的名字叫「曌」,就是明白空性的意思,這是不得了的!武則天對佛教有很大的貢獻,譬如佛教徒常念的「開經偈」: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就是武則天撰寫的。 從印度傳到漢土的密宗稱為唐密,唐密在唐朝勢力衰退以後隱入民間,只有少數人傳承唐密的法,大部分的法都隱藏在山西法門寺的地宮裡面裡;而傳往西藏的就是寧瑪派紅教,所以說善無畏、不空和金剛智這三個把密法傳到中國的大智者, 房屋二胎和蓮花生大士應該可以算是同學,因為都是在同樣時期學習密宗教法的人。總之,我想說的是,所謂漢傳的大乘佛法,其實是早在唐朝期間就融入密宗的修行法門的。 所以說,這世界上面分為三種出家僧人,一種就是穿藏紅色衣服的,這就是藏僧;穿那種灰色的那就是漢傳的僧人;穿著黃黃的跟橘子一樣的那就是所謂南傳僧人。穿灰色和藏紅色衣服的都是大眾部的,穿黃色橘子一樣衣服的就是上座部。這是略說佛教的派別及發展。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修行的現況 大小乘在具體的修行上的表現是不一樣、差別很大的。現在有很多的大乘修行僧人,他們會覺得大乘的修行方法好像只剩下唸佛、經行、還有吃素,其他就沒剩下了,念佛就是唸阿彌陀佛,經行就是在念佛的時候繞佛,再來就是頂禮、拜佛,然後就是吃素,大乘修行只剩下這些,其他沒有。而所謂的禪定,就只剩中國傳下來的天臺宗的「摩訶止觀」,或者是傳一些華嚴宗的修行觀念,最多再摻雜一些真言宗的咒語、西藏的一些咒語,然後結集起來了成為十小咒等等這些唸誦,再來呢?就變焰口或懺法,要不然就變水陸法會的儀軌,或蒙山施食等等,這都還是歸屬在密宗修行的範圍。 有些大乘佛教的僧人就開始檢討,大乘是不是沒有 租房子修行的功夫?是不是因為這樣,所以現在很多修學大乘的人就跑到小乘教法那邊去了!因為他們發現小乘教法是很嚴謹的,光是修學一個呼吸可以修習很久,好像比一直唸阿彌陀佛好得多。至少學呼吸的時候身體上是有感覺的,但唸佛好像也不知道在唸些什麼。 所以我們要知道,佛的教法無論是上座部或大眾部源流都是非常的遠,若我們要在修證上得到一定的感受,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那個福德,還要有修學的次第,這樣才不會修了半天不知道在修什麼。 密乘的修行觀:先「利己」再「利人」 其實上座部或大眾部,真正的差別,就在於說上座部的人只在乎利己而已!大眾部的人會在乎自利也利他,至於密宗和其他兩宗的差別又差在什麼地方呢?差在那個?對想要成佛的那個心態上。更進一步地說,修學密宗的人,不但有那個自己想要成佛的想法,也有幫助他人成就的想法,但他在幫助別人成就的之前,會先有一個「利己」的想法,但這個「利己」又不是自私,而是一種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人。 比如說我們談到布施,我們都知道布施的功德是很大的,但假如我們連生活溫飽都出了問題,怎麼會有能力或心思來做布施呢?所以以密乘的教法來說,它要求我們就是必須變成有能力布施的人,要讓自己具備有布?裝潢I的條件;換言之,要先讓自己成佛,才可以幫助人成佛。 所以密宗有一個很強大的心態,就是自己要先有成就,有是「為利有情願成佛」的那個心。這跟大乘的教法不一樣,有些修學大乘教法的人,自己根本沒有力量、沒有能力就想幫人,但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是個泥菩薩。修學密宗的人,都會先了解到所有的次第,會先是一個完整的經驗者。比如說,他要成為一個能救人的人,他必須要經過修學小乘的人一樣的心,能夠了解所謂的心和息的完整修學,然後再經歷到心和氣!今天能學密宗,表示我們自己功夫要很厲害!沒有那個功夫就沒有辦法成為金剛乘的人。 上師談大乘、小乘、密乘修行的差別 舉個例子,修學小乘的人看到毒,會覺得這是毒、吃下去會死掉,所以就會離得遠遠的;修學大乘的人看到毒,他會拿來分別,沒有毒的部分拿來用,然後把有毒的部分去掉!而修學密宗的人看到毒的時候呢?他會把毒和非毒一起用,毒和非毒都一起服用,然後把那個毒轉為有用的東西。所以說,一個學習密乘的人,其實就是善於用毒的高手,這個毒是什麼呢?這個毒其實就是我們心內的各種妄執。 若依照小乘的修法,如果我們把心內部的妄執拿掉了,是不是會變成一個沒有心沒有氣的人?現今大乘的修法,沒有辦法有次第讓我?酒店打工抩腄F而對治心內的妄執,也是花很多的時間分別哪些有害、哪些可用;至於密宗的修學,則是包含大小乘教法的一切的。 其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教法,是要我們能不分別的去修學小乘、大乘以及密乘,今天一個比較總體性的說法,其實是要告訴大家,要完整的去修學小乘、大乘和密乘,藏傳佛教裡的紅教,也就是寧瑪派,擁有的才是最完整的法! 藏傳佛教寧瑪派會讓修學的人進入到實修和實證的範圍,並不是像我今天的概說。我今天的講法,只是蜻蜓點水式的點到為止,它並不是屬於實際可以帶給各位真正修學的一個教法。今天講的是經典裡的一些東西,有一些名相和歷史的東西,它沒有能轉換成實際生活的經驗覺的時候,對我們就沒有用。 實用的佛法:讓我們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其實我們今生來到這個世界,就是要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實體的我,然後以這個實體的我去經驗一切的事情,讓一切事情轉為正向。要想讓一切轉為正向,駕馭心和氣的功夫就要很強。比如說,你想要成為一個有錢人,你就要能將自己成為有錢人的樣子視覺化;你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,同樣的你也要在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觸覺和邏輯感受自己是個成功的人。所以當我們要去取得成功的相應的條件的時候,就必須要讓這個心和氣去回到那個相應的條件上面,並且建 結婚立那個相應的條件,我們才可以運用它,才會成功。 其實一個成功的人的經驗覺,和一個失敗的人的經驗覺差很多,例如說,成功的人他一定隨時隨地抬頭挺胸,他看到你的時候一定是很堅強的、很正常的笑容,他不會是垂頭喪氣,垂頭喪氣表示他很失敗。如果我是一個很成功的人,我看到你的時候一定是正面直視著你;如果一個失敗的人,就會不由自主地以畏首畏尾的方式打量別人。 所以說,要訓練一個弟子讓他產生自信,她的心必須擺在一個經驗覺上,等到了一個程度後,她才可以再往下一步學習,就好像電腦重新灌程式,然後才會變成一臺新的電腦! 聽到今天這堂課的弟子,至少知道以後要以正面看人,這樣會才不會讓自己越來越沒自信。此外,等各位真正進入密法修學的境界,就會先從超越了凡夫心的狀態,再回到了凡夫的心和氣的狀態,但此時你已經有過一次非凡的經驗,已經超越了一次所謂的經驗覺,所以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會高人一等。 人的集體意識和行為是會互相影響的,當你們現在聽上師講話的時候,也就是說你們的行為和佛的行為、和佛的心、氣在一起,所以聽聞佛法的好處是什麼?會去離掉凡夫的經驗覺,變成佛的經驗覺!因為我也只是儘量在模仿佛的人而已啊! 課後問答 問題:請問上師,中國大乘佛教的修行?什麼會斷掉 建築設計? 上師答:簡單的來說,因為中國的修行的宗派很多嘛!因為宗派很多,每一個祖師都有他的想法,那以菩提心為作修學的時候,到後面的時候都是一些祖師自己體會的概念性經驗,這種概念性的經驗它沒有轉成比較能夠傳承性的東西,所以他沒有辦法去刺激弟子的心和物上的一切合而為一的力量,所以那個傳承就斷掉。 以禪為例,禪的意義是什麼呢?禪真正修學的次第的第一義諦,也就是第一個能夠帶給人證悟了知的方法是什麼?祖師大德並沒有交代清楚!所以說現在大乘目前的修學的法門和次第,就只剩下我剛所說的念佛、經行和頂禮拜懺這些,所以有一些法師才開始去外面求小乘的經典,但求進來時候發現臺灣的環境沒辦法實行小乘的戒律。 但密宗不同,它有完整的九乘教法!雖然目前一些因緣的關係,所以我們暫時沒有辦法把九乘法建立得很好,但將來我會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九乘所產生出來的學院,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把臺灣現在目前佛法的教育給建立起來,建立出一個重新的規範。 這個時代修行的缺口,就是「解脫乘」,也就是自利利他、回饋世間的道理,這是僧俗兩眾要共同努力的事情,而這些都要從自己開始做起。 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澎湖民宿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b50pbwe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