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記者付莎 實習生萬淑君 程紅)牛肉風味丸、蝦米餃、蟹紋棒……這些速凍肉製品市民一定不陌生,但很少有人註意到這些產品的生產原料並非如品名,而是用豬肉、雞肉再加一些香料等添加劑,製造出來的各種味道。
前日晚,市民曹先生在漢西路一大型超市挑選速凍肉丸,一中年婦女到櫃臺找營業員理論:“這牛肉丸子根本就沒有牛肉,全是豬肉、雞肉。”曹先生仔細一看,6粒裝牛肉風味丸其實是豬肉、雞肉、澱粉、食品添加劑等12種配料製成。而在包裝標識上,曹先生還發現作為主料的豬肉、雞肉,其占產品凈重不到一半,僅48%。營業員解釋稱:“這是牛肉風味丸,不是牛肉丸,只要有牛肉味道就行。”
記者昨日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,冷凍食材櫃出售的速凍肉丸統稱為“速凍調製食品肉糜類製品”,有仿墨魚丸、牛肉風味丸、香菇貢丸、蝦米餃、蟹味丸、蟹紋棒、仿蟹柳等十餘個品種。這些品種外包裝配料表上標明,多以豬肉、雞肉、魚糜為主要原料,執行產品標準號為:SB/T10379(速凍調製食品標準),標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及廠名、廠址等信息。
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食品種類越來越多,各種肉類製成的食品也越來越廣泛,消費者在購買速凍肉糜類製品時,除了看品名外,還應特別留心其配料成分。只要標有食品生產許可證、廠家信息、食品成分等信息,不使用非法食品添加劑,“基本沒有問題”。 (原標題:豬肉加香料變“牛肉”)
- Mar 09 Sun 2014 17:25
豬肉加香料變“牛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