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—番禺大嶺村內將新建一座占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黃大仙祠,作為該村打造菩山宗教祈福旅游主題節點。最近,該項目規劃通過了廣州市規委會會議審批。對此,有市民質疑,廣州原芳村地區已有一座黃大仙祠,為何考慮在大嶺村再建一座黃大仙祠?
  對此,廣州市道教協會會長潘志賢介紹說,嶺南地區供奉黃大仙有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,先有番禺菩山普濟壇,再有芳村黃大仙祠,後有香港黃大仙祠。赤鬆宮的建立將使嶺南地區黃大仙宗教文化傳承更加完整。
  潘志賢還介紹說,為避免重名,番禺區大嶺村處供奉黃大仙的道教場所更名為“赤鬆宮”。區別於位於芳村的黃大仙祠,赤鬆宮將更加註重道教文化傳承,未來赤鬆宮還將主打文化和宗教兩方面。
  大嶺黃大仙祠為復建
  番禺大嶺村內將新建一座占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黃大仙祠,消息一齣來引不少網友關註,有網友提出疑問,認為大嶺黃大仙廟宇與芳村黃大仙祠有何不同?
  對此,廣州市民族宗教局工作人員介紹稱,廣州道教協會曾經召開會議,經過研究後將番禺區大嶺村處供奉黃大仙的道教場所更名為“赤鬆宮”,以避重名之嫌。
  “黃大仙又名赤鬆子,這便是赤鬆宮命名的由來”。廣州市道教協會會長潘志賢解釋道。赤鬆宮的建立將使嶺南地區黃大仙宗教文化傳承更加完整。“嶺南地區供奉黃大仙有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,先有番禺菩山普濟壇,再有芳村黃大仙祠,後有香港黃大仙祠。”潘志賢說。
  潘志賢解釋,清朝道光年間,番禺區大嶺村建了一間黃大仙善信活動場所,即菩山普濟壇,這也是我國嶺南地區首間黃大仙祠,由於歷史原因,菩山普濟壇遭受毀壞,原貌不存。
  潘志賢介紹說,那時出走的部分道士去到芳村重建黃大仙供奉場所,這便是現在的廣州黃大仙祠,距今已經有100多年曆史。但是黃大仙祠曾在1910年遭受戰火破壞,1997年重建時,在原址上發現了殘存的石柱石碑。1999年,芳村黃大仙祠建成開放。復建後的黃大仙祠保留原來的風格,設有黃大仙主殿,觀音殿,呂祖殿,關帝殿,鬥姥殿,財神殿,功德堂等,占地21800平方米。
  芳村黃大仙祠從初創之日起便是清末民初廣州著名的道教聖地,對港澳和東南亞等地的黃大仙祠有較大的影響。潘志賢介紹,1910年芳村黃大仙祠遭破壞後,其中一部分道士流向香港,1945年香港黃大仙祠建立,後來成為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,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。與此同時,東南亞一帶也建立供奉黃大仙的廟宇。
  赤鬆宮將打造道教文博館
  同樣是黃大仙供奉場所,那麼,即將建設的赤鬆宮(大嶺黃大仙祠)與現有芳村黃大仙祠會有何不同?潘志賢說,赤鬆宮與芳村黃大仙祠在定位上有區別,比如赤鬆宮內主殿不命名為黃大仙殿,而稱普濟殿,財神殿將供奉五路財神,此外還將新建鐘鼓樓。
  潘志賢介紹,赤鬆宮建立後,將更加註重道教文化傳承,未來赤鬆宮還將主打文化和宗教兩方面,宮內既有道教文化傳承的專門場所,又有養生講道的場所,在傳承道教思想理念的基礎上,赤鬆宮未來還將重點打造道教文化博物館。
  根據規劃,黃大仙祠選址於大嶺村菩山東側,現狀為農用棚架和林地。用地面積20003平方米,建築面積10002平方米,容積率5,建築密度40%。設計特色上,將設計成傳統軸線對稱格局,依山而建,呈台式佈置,尊重現有地形,與環境融為一體。
  大嶺黃大仙祠所在地、石樓鎮方面則回覆介紹說,番禺大嶺村是廣州市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。2012年,大嶺村被確定為番禺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,為進一步提高大嶺村村民生活水平,營造大嶺歷史文化名村氛圍,2012年以來,確定了由67個項目組成的建設項目庫,主要包括居住環境改善、旅游設施配套等民生項目,赤鬆宮宗教文化旅游地就是其中項目之一。據悉,大嶺黃大仙祠預計2016年建成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馬喜生
  陶達嬪 劉懷宇  (原標題:廣州需要幾個黃大仙祠�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b50pbwetp 的頭像
    pb50pbwetp

    台北微風當舖

    pb50pbwe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